受訪者:劉劭穎
- 醫師
- 自由講師
-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
- 2019決策思考力學員
從醫師到講師,從講師到學生的學習旅程
我曾在急診室待了十年,曾到40個國家自助旅行,我也熱愛教學,擅長遊戲式的課程設計。我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人,對新的事物很感興趣,參加佳達的大歷史課程之後,發現如何觀看這個世界是很有意思的事。後來又參加了決策思考力,體驗到思考習慣的訓練,也讓我想要成為更好的教育者。因此我想瞭解密涅瓦的課程設計及課堂操作,也想重新體驗回到學校當學生的感覺,於是我從醫師跨足到講師,又從講師回到學生的角色。
密涅瓦的菁英訓練V.S.決策思考力的全民學習
密涅瓦成立的目的是訓練解決世界問題的人才,課程設計採主動式學習法,課業非常繁重,課前閱讀量很大,課堂中討論的案例也很複雜,還要交很多報告,目的都是讓學生不斷重複運用思考習慣,讓學習和應用產生真實的連結。
進入密涅瓦之前我已經上完佳達設計的決策思考力,兩者對照之後,我發現佳達做了兩個很好的轉化,讓一般人也能體驗密涅瓦的思考訓練法,架構自己的思考系統。
首先是將思考習慣再細緻化。密涅瓦八十個思考習慣談的內容還是蠻大的,佳達拆解這些思考習慣,進行更多的細分及增減,使用上更直觀更容易上手,操作步驟也更細緻。
再來是案例在地化。密涅瓦課堂上的案例討論以美國為主,有些背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例如加州的水危機、舊金山的遊民問題,這些案例是很好的練習,但總有點距離感,討論時動機也沒那麼強。決策思考力的案例則是我們能理解的歷史或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貼近我們的生活。這是佳達很厲害的地方,不是COPY密涅瓦,而是經過消化後再調整,成為適合全民學習的思考訓練法。而課前閱讀量也大幅減少,並將觀念課程以影片形式提供,讓學員在學習上更有彈性。
「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經過這兩年主動式學習法的洗禮,從教學面來看,我完全無法接受單向輸出的課程,因為以科學學習法來說這是沒效益的,所以一定要創造雙向互動,讓學員主動輸出。因此我對自己的定位不是老師,而是介於老師和引導師中間,我是在引導這個學習的過程,我不是唱獨角戲,教室應該是學生和老師共學的場合,每一個人都在共創學習的成果。
在傳統教學裏老師負責教學的責任很重大,但是我們太依賴老師就難以進行主動式學習。如果家長跟學生不認為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要靠老師鞭策,那麼學生就無法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也我們為什麼要出這本書《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希望藉以激發更多有關教育的討論,因為當更多人有這樣的概念--「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才有辦法營造出主動學習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