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決策思考力
心理劇
中軸身心平衡
個人訊息
我的課程
已購買商品/活動
會員資料
我的點數
課程訂單紀錄
活動訂單紀錄
篩選
思考習慣
密涅瓦大學
問題解決
成功轉職
專案管理
數位轉型
未來教育
主動式學習
思維訓練
108課綱
培育部屬
團隊能力
企業經營
應對未知
問對問題
拆解問題
親職教育
探索自我
關係議題
療癒自我
理念與實踐
取消
套用
  • 探索課程
    • 決策思考力
      • 決策思考力:第一階課
    • 心理劇
      • 大師班成長團體
    • 身心平衡
      • 蕭郁書的色彩覺察課
      • 身心中軸覺察
  • 商品及活動
  • 學院講師
  • 學員分享
  • 專欄文章
  • 推薦影音
  • 關於我們
    • 創辦人-李佳達
    • 關於世界觀學院
  • 課程邀約
  • 聯絡我們
關於
  • 世界觀學院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會員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探索
  • 課程
  • 活動
  • 商品
  • 文章
  • 影片
  • podcast
Home 專欄文章 培育應對未知的能力,是個人與企業的決勝點
專欄文章
分類
  • 全部
  • 決策思考力
  • 心理劇
  • 中軸身心平衡
思考習慣
密涅瓦大學
問題解決
成功轉職
專案管理
數位轉型
未來教育
主動式學習
思維訓練
108課綱
培育部屬
團隊能力
企業經營
應對未知
問對問題
拆解問題
親職教育
探索自我
關係議題
療癒自我
理念與實踐
#培育部屬
#企業經營
#應對未知
培育應對未知的能力,是個人與企業的決勝點
by 宋明政口述(陳健如 採訪撰文)
2022-11-17

受訪者:宋明政 

  • 睿華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 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營運長
  • 2022決策思考力學員

不知道做對了什麼而賺錢,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從事顧問業多年,輔導過很多企業,依據長期的觀察,很多企業都著眼在解決當下的問題。然而面對當下的問題若沒有深思,它會產生一個盲點,你或許解決了問題,但你可能不知道你為什麼解決它?為什麼你的方法可以解決它?

     我常跟企業分享,不知道做對了什麼而賺錢是很可怕的事情。你不知道你用對了什麼方法,竟然成交了、把問題解決了,這會讓組織落入慣性思維、落入一種盲點,習慣用過去的經驗去看問題,最後會變成很主觀的問題思考的決策。 

企業需要員工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時代的變化很快,企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要培養員工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落入主觀的個人思考決策。因此「問題分析與解決」是企業需求的前三名,常常會被列為共通性的職能課程。但我看到企業的場景是,上了「問題分析與解決」之後,能活用的人並不多,無法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轉換使用。 

     上了決策思考力之後,我找到了原因。

     首先,因為過往的課程沒有教學員做深度思考、連結已知,沒有內化所學。課程中老師說:當你要內化時你必須要先用科學學習法,把它內化成自己的系統,就是佳達老師說的「命名」,這些思考習慣才會存在你的大腦組織裏。 

      第二個差異點是系統性。思考習慣訓練法教我們用有系統的思考進行決策,並且透過作業及案例討論進行練習。特別令我驚訝的是,雖然是公開課,卻吸引到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真的有問題想要解決,而不是進來看看,同學的素質都很好。

      第三個差異點則是實作課。市面上的課程都是規劃一次性,缺乏練習所以回去沒辦法活用,決策思考力連續十週的實作課,讓我們持續練習,自然地就想套用在工作或生活上。

問對問題、想解方,就像大腦中的導航工具

     事實上大腦進行決策是很複雜的,同樣的情境到不同人的大腦中,它可以產生的變化有千百萬種,這個千百萬種就像解題地圖,問對問題、想解方就像導航工具,關鍵在於如何把它導到目的地。我可能經驗夠,用了三個思考習慣就取得最佳路徑;這個問題挺複雜的,可能要用十三個思考習慣才能解決。因此在思考問題上要持續去做學習、做內化,讓自己在遇到問題時不會迷航。

課程協助我建構自己的思考系統

     佳達老師在課程中有提到,每個人一早睜開眼睛就開始做決策,例如去那裏買早餐?如何抵達公司?都是在做決策。每個人都有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但是我們不知道決策是出自大腦的那個思考模組。

     我現在負責公司的運營,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會站在比較高的高度看整個問題的點落在哪裏,因為大家都習慣解決某個問題中很小的層面,當我跳出去看時,就看到我們缺乏一套更有系統性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所以現在當同仁有問題,或是我看到問題的時候,我會套上上課的情境。

     我會問同仁:「你現在的主要障礙是什麼?你為什麼這樣思考?」再繼續問:「你這個問題的障礙解決了,你的目標就達成了嗎?」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回答都是無法達成,因為他們的主要障礙都沒有經過分析,自己主觀認為那就是主要障礙,從我們課程中所學的思考習慣去看,它是限制條件,可是很多人把它列為障礙,在條件的設立上錯了,會導致整個努力的方向也錯了。你往限制條件去努力,努力了一年、三年,一樣無法解決問題。我現在的應用就是把每個問題情境都套用這套思考系統去做深度的學習。

應對未知的能力是決勝點

      為什麼麥肯錫2021的報告會提出未來工作能力是未來人才的決勝點?因為未來無法預測、無法掌控,無法用過去的經驗應對,所以必須針對未來去培養應對未知的能力。

     以工廠為例,工廠都有一套暨定的QC解決手法,一套專業的品管工具,可是卻無法運用在疫情帶來的風險管理上。因為那是套用在既有問題、既有選項的情境裏,遇到未知的情境就失靈了。這套課程可以填補我們過去對於未知問題的解決能力所欠缺的部份。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關於
世界觀學院 媒體報導 課程邀約 聯絡我們 常見問題 會員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
探索
課程 活動 商品 文章 影片 podcast
Copyright © 2022 世界觀學院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by Muki
Warning
提示訊息提示文字
Success
確認訊息提示文字
Info
確認訊息提示文字
Error
錯誤訊息提示文字
Update Available
確認訊息提示文字
取消
確認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