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的4大問題解決盲點,你中了幾個?
決策思考力的引導師團隊在高中的公益授課即將邁入第四年,我們發現高一學生在問題解決思維會犯的錯誤,幾乎在企業授課也全都看得到,差別是你是在高一就發現,並且學會一套系統化的問題解決架構,還是進入職場靠自己試錯摸索還不一定知道自己做對或做錯了什麼:
▶ ▶1. 沒有#問對問題
#問對問題是整個思考習慣訓練的核心,但理解問對問題的操作型定義,並不等於就會操作,在決策思考力中,我們認為要問對問題,需要先掌握你的$目標設定,並且透過$現況分析,找到目前讓你目標無法達成的因素,如果這個因素是當下資源可以移除的,我們稱之為$主要障礙,難以撼動的則歸類在#限制條件,想要#問對問題,必須在滿足#限制條件 下,移除 $主要障礙後能達成 $目標設定。
(#與$為決策思考力體系中思考習慣的符號)
例如有同學看了最近的新聞,就說自己看到疫情和烏俄戰爭的影響,想要解決高通膨,我們引導師就會先打斷他,重新把同學拉回到他究竟看到現況中具體造成了什麼影響?讓他想要動手下去造成改變?哪些又是對他而言是他動不了的#限制條件?如果他都沒有想過,那應該要把專題再往回一步,把目標設定在如何去調查高通膨是否存在?又影響到了什麼?對他的主要障礙是,該如何找到調查的方法和適合的指標,而不是急著去下問題的解方。
▶ ▶2. 沒有明確可衡量的目標
大部分的同學看到的都是一個問題的整體現象,但真的要動手去解決,卻都淪於概念,找不到切入點,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沒有訂出明確可衡量的目標,例如有同學想要應用科學學習法,讓自己的國文變好,但什麼叫變好?因為目前規定上不能公布班排名,那又要用什麼指標來讓自己比對新的計劃是否有進步?
另一組同學想推動解決學校商店街剩食問題,但完全沒有調查現在剩多少?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目標想要減到多少?像他們一樣沒有做好$現況分析就想跳下來解決問題的一大原因,跟下一個盲點有關:
▶ ▶ 3. 從手上有的資料和解方回去定義問題
我在企業中看到最多問題解決失敗的討論,就是想要拿現有的解方去重新定義問題,標準的削足適履,上面提到想處理剩食的同學也一樣,因他已經想好了兩個解方,包含可以推「訂餐系統」,還有把現有包裝改為大中小不同尺寸來分開賣,從解方出發,然後創造一個問題來解決。
▶ ▶4. 想解決的不是問題而是交作業
上面三個迷思,其實也可以說都來自於同一個根因,就是學生自己並沒有一個自己真正想解決的問題,相對的,他們想解決的其實是報告本身。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更大的危機,我們教再多好的思考習慣,但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議題,練習用的是交作業的心態,最後學什麼都不會留下。在企業亦然,如果學習問題解決的同仁,沒有感覺到身邊問題的迫切性,可以實際拿來操演並獲得反饋,訓練的時數再長,效果也都很難提升。
有盲點不可怕,關鍵是在你的學習環境中,有機制可以給你即時反饋,讓你能有微小改進,這才是學校或課程真正存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