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沈芳如
拓金造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2022決策思考力學員
創業遇到的挑戰讓我有必須不停學習的焦慮
三年前和朋友一起創業,創業之後遇到的挑戰都是綜合性考題。我的背景是工程師,專業技術以外的領域並不熟悉,因此會一直覺得自己很不足,尤其是當我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時,我會認為一定是我不了解什麼,於是會到處打聽有什麼課程?有什麼演講?過去三年我都在過著學習焦慮的日子。
前陣子在FB看到朋友分享佳達老師的課程「決策思考力」,這個課程和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法有關,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前曾看過有關密涅瓦大學的介紹,我一直很好奇密涅瓦如何進行不分科教育?不分科,那究竟學什麼?怎麼學?但想想我創業之後遇到的問題都是全局性的,難以分類,在現實中似乎「不分科」才是真實。於是我報名了決策思考力,或許透過思考方式的調整與改變會有新的突破跟視角。
學習「知識」與學習「應用」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決策思考力的學習體驗和以前很不一樣。過去我報名很多課程,而且都會很認真做筆記,整理成PPT、懶人包跟同仁分享。有些課程還會提供很厲害的表格及模版,覺得超棒,但用了一段時間最後都是放棄。現在在決策思考力學的是思考、應用,沒有多少東西需要記,但卻可以在工作中落地運用。
我反思自己現在和以前在學習上的差異是,以前把所學當成知識,因此覺得需要好好做筆記,幫助自己記憶。知識變成一個個小片段,沒有透過流程思考去梳理脈絡,透析緣由,我學到的就像幾個樂高的小積木,沒有內化,在實務運用的時候就是拼不起來,或只能拼一點點,難以系統化。
上課兩個月帶來兩個改變
上課至今八週,我在公司做了兩個改變。
首先是數位協作。去年疫情進入三級警戒,遠距工作時面臨很大的挑戰,運作沒有效率,工作的抛接很差,突顯了公司缺乏數位協作的準備。決策思考力使用Notion平台,所有的課前資料、作業繳交及上課都在Notion上,是很好的數位工具,於是我在公司導入Notion。Notion在架構上以問題做導向,可以讓我很清楚現在在解決什麼問題,每個同仁列出的問題就是一個小專案。最近有同仁因為疫情,小孩臨時被停課,遠距工作的狀況就好很多,抛接球是順暢的,雖然還沒有達到我期待的理想程度,但效率已經提升許多。
第二個改變是拆解問題。業務同仁有時會提出一大包的問題,還沒上課以前我就把那一大顆球接下來,開始花很多時間跟資源去解決,從沒想過為什麼是這個問題?有時還會花很多時間進行跨部門會議,討論某一個目標,卻解決不了痛點。因為沒有人仔細思考所謂的目標是否是我們該解決的問題?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花了很多力氣但效果不如預期。
經過思考習慣訓練之後,現在我會先協助他們:「為什麼你會選這個問題,而不是其他的問題?想解決的是什麼?」他們説明原因,我會再問:「所以這是限制條件嗎?還是主要障礙?」有時釐清之後會發現,問題的本身並不是限制而是障礙,這些對話有助他們問對問題。
我的思路跟以前不一樣,改變蠻大的,這是很明顯的差異。現在同仁也會用「限制條件」、「主要障礙」互相溝通,雖然整個大框架的思考流程他們還不清楚,但已經會使用小元素。我還在學習,思考習慣的運用還不夠熟練,但透過拆解問題,面對大的議題我已經不再慌張,因為都能拆解到我們能處理的最小單位,只要逐一處理,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
不分年齡,每一個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思考系統
現在的世界跨領域的合作正大量在進行,彼此間需要共同的溝通框架。這套思考系統很中性,是一個骨架,所以在各個領域都可以被當成一個平台,在這個架構流程上進行討論,因此在生活中也很適用,特別是人際溝通。
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這套思考系統,這套學習沒有早或晚,它就是需要,不是年輕人才需要,即便退休的爺爺奶奶、家庭主婦都可以來學,因為都需要跟人溝通。我蠻期待再過一陣子,我可能又會有新的想法,或是在看待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時,我會對兩年前疫情剛發生時心中的悲觀,感到驚訝。